首页 >> 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 >> 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穿成破产大佬妻 在人间 代嫁丞相 三尸语 我有一座道观 妖道申公豹 我的狐狸精后妈 韶光慢 老乞丐 泾渭情殇 
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 王阳明 -  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全文阅读 -  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txt下载 -  图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最新章节

答聂文蔚(一)(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答聂文蔚【1】 (一)

【原文】

春间远劳迂途枉顾, 问证惓倦。 此情何可当也? 已期二三同志, 更处静地, 扳留旬日, 少效其鄙见, 以求切之益, 而公期俗绊, 势有不能。 别去极怏怏, 如有所失。 忽承笺惠, 反复千余言, 读之无任浣慰。 中间推许太过, 盖亦奖掖之盛心, 而规砺真切, 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 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 此非深交笃爱, 何以及是? 知感知愧, 且惧其无以堪之也。 虽然, 仆亦何敢不自鞭勉, 而徒以感愧辞让为乎哉? 其谓“思、孟、 周、 程无意相遭于千载之下, 与其尽信于天下, 不若真信于一人。 道固自在, 学亦自在, 天下信之不为多, 一人信之不为少”者, 斯固君子“不见是而无闷”【2】 之心。 岂世之谫谫屑屑者知足以及之乎? 乃仆之情, 则有大不得已者存乎其间, 而非以计人之信与不信也。

【注释】

【1】 聂文蔚: 聂豹, 字文蔚, 号双江, 江西永丰人, 王阳明的弟子。 进士, 官至兵部尚书。 聂豹于嘉靖五年(1526年) 春因公赴闽, 途径杭州, 时王阳明在绍兴讲学, 豹不顾别人劝阻, 前往就教。 【2】 不见是而无闷: 意为不被肯定有不烦闷。 语出《周易·乾卦·文言》 : “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

【译文】

春天劳烦您绕远道来光临寒舍, 不知疲倦地问辩求证。 此情耿耿, 我哪里敢当? 我已经与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约好了时间, 再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逗留十来天, 稍微探讨一下我的观点, 以便在互相切磋的过程中能够获益, 但是你正好公务缠身, 势必不能来到。 你离开之后, 我心中郁郁, 怅然似有所失。 突然得到你的来信, 前后数千字, 读了之后我心中感到特别欣慰。 信上你对我推许和赞赏太过了, 大概也是你的鼓舞提携之情, 当中的砥砺与规劝如此真切, 想让我慢慢达到圣贤的境界。 另外, 你又让崇一转达你对我的殷切关怀。 如果不深交厚爱, 怎么会做到这样? 我既感动又羞愧, 生怕会承受不了你的厚爱。 像这样, 我岂敢不自加勉励,而仅仅是感激、 羞愧、 推辞呢? 你说, “子思、 孟子、 周敦颐、 程颢不会期望能够传名千载, 与其被天下人都相信, 倒不如让一个人真正地理解自己。 圣道固然会自然存在, 圣学也固然会自然存在, 即天下人全都相信,也不会算多, 而只有一个人理解, 也不会算少”。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的“不见是而无闷”。 但是世上琐碎浅薄的人又怎么会理解这个呢? 在我看来,是将许多迫不得已存留在心里, 并不是要去斤斤计较别人是否相信自己。

【原文】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 无间于圣愚, 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世之君子, 惟务致其良知, 则自能公是非, 同好恶, 视人犹己, 视国犹家, 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 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 见恶不啻若己人, 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 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1】 , 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 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 尧、 舜、 三王之圣, 言而民莫不信者, 致其良知而言之也; 行而民莫不悦者, 致其真知而行之也。 是以其民熙熙, 杀之不怨, 利之不庸【2】 。 施及蛮貊, 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为其良知之同也。 呜呼! 圣人之治天下, 何其简且易哉!

【注释】

【1】 “一夫不获”句: 指伊尹认为如果有一个人生活没有着落, 就好像是自己把他推到了沟中去似的。 【2】 “杀之不怨”二句: 语出《孟子·尽心上》 “王者之民, 皞皞如也。 杀之而不怨, 利之而不庸, 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意为圣王的百姓心情舒畅, 被杀了也不怨恨, 得到好处也不认为应该酬谢, 天天向好的方面发展也不知道谁使他如此。

【译文】

现在的人却泯灭了良知, 互相争夺倾轧, 嫉妒陷害, 或是阿谀谄媚, 所以天下纷纷扰扰、祸乱四起。

人, 是天地的心, 天地万物, 原本就与我是同为一体的。 百姓生活困苦、 遭到残害, 哪一件不是我自己身上的切肤之痛? 不了解自己的痛苦,是没有是非之心的人。 是非之心, 不用思考就会感知到, 不用学习就会具备, 它就是所谓的良知。 不论是圣人和傻瓜, 从古到今, 良知都自然存在人的心里。 世上的君子, 只要致力于良知之上, 便自然能判别是非与好恶, 待人如待己, 爱国如爱家, 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这样的话, 想不让国家得到好的治理都不可能。 古人看见善事或者坏事, 就好像是自己做的; 看到百姓饥饿痛苦, 就像自己也饥饿痛苦; 有一个人还没有安顿好,就像是自己把他推进了沟里, 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天下人的信任, 而是一心致其良知以求自己内心的满足罢了。 尧、 舜、 禹、 汤、 周文王、 周武王, 他们说的话天下百姓没有不相信的, 因为那是他们致良知之后才说的话; 他们做的事百姓没有不高兴的, 因为他们是致自己的良知之后才做的事。 因此他们的百姓和平安乐, 即使被处死也不会怨恨, 他们得到好处, 圣人们也不会邀功。 把这些推及到了蛮荒之地, 凡是有血气的人无不孝敬父母, 因为他们的良知都是一样的。 唉! 圣人治理天下, 多么简单容易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穿成破产大佬妻 沈浪苏若雪最新更新 神级龙卫刚刚 鬼王的金牌宠妃 星汉灿烂,幸甚至哉 ABO垂耳执事 完美人生沈浪免费 窃天 长兄如父 想做姐姐的小狼狗 我的绝色小姨 催熟 神级龙卫更新最快版 完美人生沈浪 娇艳欲滴